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社会工作者--在黑暗中牵着你的手(大馬)

分享/王妤嫻   專訪/黃嘉慧  《升學情報 41》,September 12th, 2009

(畢業於拉曼學院,擁有將近十年的助人工作經驗,目前服務於婦女援助中心。)

青少年時期,正值自我意識和好奇心增強的時侯,是每個人成長中的“叛逆時代”。王妤嫻卻為自己能安然度過“暴風雨” 般的叛逆時代而感到慶幸。當時,張永慶在青少年輔導工作上頗有名氣,可說是學生心目中的救星。所以,張永慶的英雄形象就這樣不知不覺地烙在王妤嫻的心中,並為她日後成為社會工作者(簡稱“社工”)播下了種子。

社工,由始至終的夢想
中學畢業後,王妤嫻就想從事助人的工作,只可惜當時學院所提供的科系選擇有限。另一方面王妤嫻也盤算著,待有了經濟基礎後,再發展其助人事業。經過多方面的考慮和盤算後,擁有有多方面興趣的她,最後選擇了商科。不過,她並沒有就此擱置她的夢想。

大專時期,王妤嫻參加了生命線協會的輔導義工培訓。畢業後,在商界打拼之餘,她也擔任生命線協會的輔導義工。對輔導工作的熱誠,促使王妤嫻參加了很多相關的課程,甚至到台灣遊學,參加台灣生命線協會為期兩個月的大專生(輔導)培訓課程。雖然都是業餘性質,但是王妤嫻在助人工作中的表現卻是有目共睹的。

在商界打滾了一段時日後,她突然感覺累了,同時也想在助人工作上有所突破。就在那時,她在朋友的穿針引線之下,成為了婦女援助中心的全職社工。 “這是一種機緣與巧合。”王妤嫻說。

猶如聯合國的庇護所
婦女援助中心,是一所庇護所,收容了在生活上面對威脅的婦女和孩子,她們有者面對家庭暴力、有者失去住所、有者被高利貸(俗稱“大耳窿”)追債……受保護的對象除了本地人,也包括外國人,如外籍女傭和被拐騙到我國的人。 “這個庇護所就宛如一個小聯合國。”王妤嫻形容道。

在她工作的“小聯合國”裡,不時都會有突發事件,比如庇護所內的成員吵架、暈倒、鬧自殺、孕婦突然臨盆,有時也會有個案的家屬前來鬧事。所以,社工必須具備危機處理的知識。

王妤嫻也表示,身為社工,在幫助別人之餘,也必須要懂得自我保護。她回憶道,有一次在處理人口販賣的個案時,她曾用家裡的電話聯絡受害者,當時對方並沒有接聽,可是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王妤嫻不時都會接到接通後不作聲的電話,令她懷疑這是人口販子給她的“警告”。

24小時,隨時候命
社工所服務的對象可能隨時面對突發事件,因此,王妤嫻將她的聯絡號碼交給她的案主,以便可以隨時聯繫她。也因此,王妤嫻的電話是24小時開著的。 24小時處於戒備狀態,壓力會不會很大呢?王妤嫻說,從來不覺案主讓她感到不自在或有壓力,反而是不完善的社會和法律制度,令她感到憤怒與無奈。 “每當強暴案件被帶上法庭審訊時,受害者都必須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可是審訊卻往往一再延後,而對受害者重複帶來傷害;有些案件甚至會因為證據不足或技術上的問題,而不了了之。” 王妤嫻舉例說明。

只要相信,就有希望
在這不完善的社會制度之下,她曾一度懷疑這份工作是否真的“充滿意義”。經過不斷思索後,王妤嫻覺得縱使製度不完善,只要不放棄,就會有希望。從事了這麼多年的助人工作,王妤嫻陪伴了不少人走過黑暗,“陪著他們(案主)的成長,同時也讓我看到自己的成長。”她說, “只要我們願意去相信,不管多麼黑暗的人生,都會有希望。”這些年來的努力與堅持更讓王妤嫻確定了自己的服務信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