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講座--家庭暴力

從98年家暴數據98,253件來看,家庭暴力佔了台灣2,700萬人口的三分之一,單單從數字通報案件上就可以呈現了家庭暴力案件不在只是家庭管教如此單純的事了,而是涉及了暴力形式的對待。它不在只是打罵,而更是連生命都有失去的可能。

從媒體報章的報導,眾多的社會案件中就有著家庭暴力事件,如:攜子自殺、兒虐致死、殺親、家內性侵等等的案件層出不窮。看了就讓人覺得社會生病了,對於這社會保持著悲觀的想法,但是今天聽了吳淑美主任對於家庭暴力講座,也許這社會不至於太糟以至於讓人感到徹底失望,也許身為一份子的我們能做點甚麼來終止暴力事件的持續發生。

從家暴的基本概念、家暴的歷史脈絡、社會文化上的迷思、父權主義之下的女性、被害人的心理歷程、家暴防治的網絡工作過程、從事保護性業務的心理建設、實務工作經驗的分想等等,都讓我對於家庭暴力與社會工作有更多一點的認識。

對於家庭暴力的實務經驗,也從老師從事保護性業務上的經歷分享中了解更多一點。從事保護性工作往往是悲傷離去、失落絕望、憤怒無助等等的負面情緒充滿其中。就連受虐的孩子要被社工帶離家庭,還對社工拳打腳踢反抗不願隨從,從這裡更可了解到這領域的工作人員的心酸。從前「法不入家門」到家庭暴力防治法的立法,當中存在著重重的困難,雖有法源依據,但相關的政策還在後面,社會文化迷思更是傳統保守之下,家暴工作被淪為三階梯現象來處理(1.有無身體傷害、2.是否申請離婚和保護令、3.發給保護令結案)。一路走來困難重重,但至少每走一步也更進一步,到現在的網絡工作團隊的結合衛政、警政和社政的雲林和台南縣為典範。

家庭暴力社工不再是判斷是非對錯,而是終止暴力的工作。如果對案主有先入為主的偏見或者社工員要同時服務家庭暴力的兩造,接下來要與案主共同工作也會顯得很困難。從吳淑美主任的言談中,一個不限任何人於不義、一個堅持不輕易放棄的前輩,讓人深深的敬佩與感動。

一個讓人失望的地方和一個讓你對自己覺得失望的環境下,該如何讓人堅持下去……努力與堅持不知為何…這些總不時讓人打起離開的念頭。雖然對於來時路覺得還是茫茫然…不過還是感謝淑美老師的分享讓人深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