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不辭勞苦‧隨時候命‧社工爭取立法保專業-大馬

光明日報/副刊‧報導:黃錠貴‧2010.03.30

社會問題日益增加,卻有一群專業人士以服務和協助他人為職志,不僅捨身為人,更多的是本著不辭勞苦的愛心。這群社會福利工作者為他人爭取權益,但反過來,他們本身的勞動條件卻甚少有人關切。許多人還誤以為,社工其實就是志工或義工。如果沒有堅持到底的奉獻精神,在許多人眼中“吃力不討好”的社會工作便難以持續下去。

大半輩子都奉獻給病人、大馬最早期的社工之一――甄玉華、仍在崗位上堅守不屈的黃恩德,以及孜孜不倦於教學工作的張愛華,他們所走過的路,就是本地社工的最佳寫照。

當一名社工,除了愛心無限、除了悲天憫人外,還需要甚麼?它是一份專業嗎?許多人經常以為,有心就能助人,而且不求回報。但社工既不是志工也不是義工,而是一群受過專業訓練的服務人員,工作內容絕不輕鬆,還要隨時候命,也沒有所謂截止期限,若沒有相當的責任感和耐力,又如何能堅持下去?

馬來西亞社工協會近年來極力爭取希望政府設立社工法令。身為主席的張愛華舉美國為例,社工大學畢業後,需通過考試才能取得證照,而且每次更新證照都必須經過考核,可惜大馬目前並沒有這樣的制度。這不禁讓人想到,是否有些社工就因此越做越馬虎?一旁的甄玉華馬上答道:“我們擔心的就是這種情況,所以需要立法嚴格管制社工的資格,但政府沒有這樣做,地理系或經濟系畢業生他們也照樣接受。”

“立法不但可以保障這個專業,其實也是為了保障案主,起碼有個最低的資格要求,這樣才不會幫倒忙。在港台,即使是志工也是經過系統性訓練後,從事無薪的服務。”黃恩德補充說。

缺乏嚴格訓練,加上不想做就隨時終止服務,其實會對打造愛心社會構成障礙,這些背後的隱憂值得大家深思。所以當他們需要尋找志工配合,也會考慮對方是否具備責任感。

需立法嚴管資格
“我到英國留學期間,當地發生了一宗兒童被虐至死案,調查結果證明是由於社工疏忽所致,而有關社工後來遭到革職。社工必須負起法律責任。有了法令才能監督社會工作的訓練,确保訓練方法和師資。一個受過訓練的合格社工,我們才放心把個案交給他負責。”愛華說完,一旁的恩德接道,“有了法令,整個助人過程也會專業得多透明得多,任何人都能監督我們有無投機取巧、舞弊或貪污,也可避免違反倫理的事。”

愛華繼續說:“我們的法令主要是針對服務的對象,比如兒童法令,裡面提到兒童的福利是甚麼;身為社工,保護兒童的工作包括哪些等,但我們卻沒有社工法令,衡量甚麼人符合社工的標準。”

“每個人都具備社會功能,在社會中生存自立的功能,有時候這些功能可能受到損害,也許因為意外造成的殘缺所致,又或者不幸的遭遇導致身心受創,這些功能因而萎縮,社工的工作就是想辦法幫他們恢復這些功能。在幫助的過程中,必須尊重案主的決定,不能指使對方,硬把自己那一套套在對方身上。”愛華說。

“舉個例子,有個家境貧窮的印度太太,丈夫去世後必須獨立撫養五個孩子。她從來沒有任何工作經驗,連水電費也不懂得如何繳,因為這一切日常瑣事平日都由丈夫一手包辦,當時她非常無助。一開始我幫她申請各種補助金,還教她如何為孩子申請獎學金。後來有一天,她對我說她沒有房子,要向雪蘭莪州發展機構申請。問她怎麼申請,她說朋友教她找拿督斯里三美威魯幫忙。”

助案主獨立自主
說到這裡,玉華不無欣慰,眼看這位案主終於可以獨立自主:“至少她會主動去面對問題,也瞭解該做些甚麼。”

愛華補充道:“協助案主適應和調整,讓他們發揮應有的社會功能,我們的工作就為了這個。”

曾有個案子,五歲的小男孩遭到性侵,官司超過11年,玉華陪著他一路走來,協助小男孩面對創傷和打擊,這過程往往不是外人所能想像的。

愛華說:“受訓的社工基本上大多數都在政府體系內工作,主要為醫療社工。但還是有不少社工未受過完整訓練,而社會結構也逐漸在改變,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疏離。早期社區或家庭結構較健全,家人親戚住在一起,可以互相支援。現在許多人獨自往外打拼,沒跟家人同住,鄰裡之間也不常往來,一旦發生甚麼事要找個人來幫忙都難,像這種情形,就是要協助他們建立社區網絡,加強他們的社會支援,和親戚或鄰居之間保持關懷的互動。”

玉華說:“像虐童案,在醫院最常見了。以前三代同住一個屋簷下,當父母虐待兒童時,爺爺奶奶會試圖阻止,除了保護孩子,還能勸導父母。反觀今日,只有父母和孩子同住,當父親去上班的時候,留下母親獨自在家面對孩子,煩不勝煩又不知如何管教孩子的情況下,悲劇很可能就此發生,無形中發生虐童案的機率就高了。”

自我防範免陷憂鬱
社工為人解決問題,自己難免也會遭受創傷。恩德說,社工本身有防範的措施以避免陷入憂鬱或受創情緒。通常社工會聚在一起討論,互相鼓勵,成為彼此的傾訴對象。大家也會召開危機事件處理(Crisis Incidence Stress Debriefing,CISD)會議以消除壓力。“許多社工其實都處在一個很想放棄或耗盡熱忱的狀況下,一旦他們決定轉換跑道,就再也不會回頭了。”恩德說。換句話說,他們其實也很需要別人的支持和關懷。

要成為社工,還需要很強的自我反省能力。不能因為求助者的膚色、宗教不同而有所保留或偏差。恩德以自己為例:“這個很考功夫,像我,很反對同性戀,我在幫助同性戀者過程中,一直提醒自己要給對方最大的援助,不要因為對方是同性戀者而影響自己的專業表現。幸好同事們也幫了我不少,經常點出我的盲點,提醒我檢討對待他們的態度。”

社會越來越進步,但人權的問題卻從來都沒有減少過,今年國際社會工作者聯盟訂立的主題便跟人權有關。社工若對於人權缺乏自覺性,便難以為案主爭取權益,也很可能在照顧當事人的時候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或疏忽。另一方面,讓弱勢群體擁有公平參於社會的機會,也是社工持續努力的方向。

人生以服務為目的
培訓社工壯大聯繫(張愛華‧39歲‧社工系講師兼大馬社工協會主席)

原本念公共行政系,大學畢業的時候想從事服務類工作,於是我加入了一個非營利團體。另一方面我也愛做研究,所以又申請了大學裡的工作。與此同時我的母校剛好成立了社工系,我當下就決定報讀社工系碩士班。父親開始憂慮,你要當社工,很難討生活的。我說,你這麼擔心,那我在大學教這門科系好嗎?結果父親就答應了。要提供服務有很多種方式,端看你怎麼選擇,我就以這種方式讓父親感到安心。

我本身以栽培工作為主,到非營利團體辦培訓課程,還可以聽取義工或社工面對的問題,再來討論解決方案,讓他們檢討自己的信念。

記得小學畢業的時候,老師送了一句話給我:人生以服務為目的。這句話支持著我一路走下去。

大馬社工協會一直在努力,希望加強社工之間的聯繫,不僅提供他們輔導、再培訓和各類協助,同時也為他們爭取應有的權益。

本著憐憫心
照顧愛滋病患(甄玉華‧63歲.馬大醫院退休醫療社工)

當了社工多年,會走上這條路全是因緣巧合。家人也從來沒有任何意見,也許我是女性,不必負擔家計之故吧。我想是因為本著憐憫之心,才讓我一直從事這份工作。

其實原本是想當老師的。剛開始在福利中心教痙攣兒童念書。當時的主管是在新加坡念社工系畢業的,透過他,我開始對這門科系產生興趣,於是也到新加坡去念相關課系。那時候社工系是很難進去的,沒想到申請過程很順利。

回到大馬後,還是在原來的福利中心服務,當時主管離職,我便順理成章成了代主管。為了尋求更穩定更有保障的工作,後來我又透過同學幫忙打聽機會,最後進了馬大醫院,一直做到退休為止。

在馬大醫院曾待過各種病房,包括癌症、兒童、精神病、愛滋病等等,當時,我算是大馬第一位負責HIV病患的社工,曾照顧百多名愛滋病人。那是大家聞愛滋喪膽的年代,許多醫生都不敢碰這些病患,尤其當他們需要動手術的時候。當時為了這些病人,還得經常和醫生對抗。在處理HIV病患的個案時,有的醫生往往不重視輔導,導致病患因缺乏心理建設而自殺。

2000年退休後也沒閑著。還是有不少人找我講課或協助培訓計劃。我也不時和過去的案主保持聯絡,偶爾也出來聚餐。看到當事人能夠靠自己好好地活下去,便是我最大的心靈收穫。

128人唸社工系
僅2人當社工(黃恩德‧37歲‧社區社工)

當初我決定當社工的時候,我父親是第一個反對的。既然念了這個系,我想學以致用。大學一年級,我爸希望我念了基礎課程以後趕快轉系。其實,我原本也想過跟著大隊轉系。我那一屆有128名華裔生,只有72人留下,但在1997年畢業後真正當上社工的只有兩人。家人都不支持我當社工,認為太沒保障了。社工系的出路本來就相當狹隘,當時不管在政府機構還是非政府機構上班的社工,起薪都遠比一般大學畢業生少幾百令吉。

我想,當社工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幫得了別人,卻對家人愛莫能助。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對我們的專業操守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打擊。沒有太多時間陪孩子,在外頭處理很多個案,回到家累得倒頭就睡。一覺醒來,心中開始萌生愧疚感,深感自己沒扮演好丈夫和父親的角色。而且社工的待遇並不豐厚,只能讓家人過簡單的生活。
就因為堅定的信念,所以不管遇到甚麼都能克服,否則就會做得心不甘、情不願。
社工另外面對的挑戰是,如何賦權(Empowerment)予當事人。與其提供貧窮人士食物,還不如讓他們有能力找吃。剛開始當社工時,看到社會問題那麼多,不自覺就會產生濟世救人的英雄感,為單親媽媽或邊緣青少年付出一切,申請福利基金、跑政府單位、跑醫院,甚至還為他們找工作。結果不到兩年半,我感到自己快垮了。雖然賦權需花更多時間,但我們必須讓他們看清楚自己想走的路,這樣他們才能更有尊嚴地活下去。

加入馬來西亞社工協會的條件
馬來西亞社工協會(Malaysi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MASW)是向國際社會工作者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登記的組織,也是Balai Ikhtisas Malaysia(BIM)的會員之一,只要您符合以下條件都能加入:

1. 社工系學、碩士畢業;
2. 社會系畢業,有相關服務經驗;
3. 非相關科系畢業,但在相關行業有多年經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