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无障碍的实践

马来西亚醒觉
         在马来西亚,残障人的命运与无障碍环境的需要,是息息相关的。
         残障人士的分类,可以根据残障人各自的生理功能障碍区分为数类。他们分别是:学习功能障碍人士(智能残障人士)、听觉障碍人士和语言功能障碍人士、视觉功能障碍人士以及肢体残障人士。肢体残障人士的情形,亦有上肢残障、下肢残障与全肢残障的分别。而,其中又有一些残障人士,则是同时身临一种以上的障碍,例如:听觉与语言功能同时障碍,又或者是学习功能与视觉功能同时障碍。马来西亚的残障人就如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残障人士一样,各自遇到类型不同而残障程度也不同的生理缺陷,因此,也就各有各的问题。但是,他们都面对着一个共同的课题:环境障碍。

你看見我了嗎?“話”政策邊緣人(完結篇)‧雖然我的腦袋生病了,但請別對我有偏見

 2011-06-04 19:34

  • 曹恩儀指出,性別認同障礙者經常被投下異樣的眼光,常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圖:星洲日報)
老人家有老人院照顧,吸毒者有戒毒中心以及社會團體的援助,艾滋病、兒童、未婚媽媽課題,都有受到社會的關注,但是精神病患呢?你是否有聽過協助精神病患的慈善活動或提高這方面意識的運動?
答案是──沒有。
很少有企業願意聘請精神有狀況的員工,更不會對他們給予體諒和支持。個人對精神健康的不瞭解,導致許多家庭不懂得應對患有精神病、憂鬱症的家人,更認為家有精神病患是家醜。從個人到國家,乃至整個社會對於精神健康,並未給予適當的重視。
在這裡做個調查:你願意與患有精神病的人一起工作嗎?
如果你遲疑或不願意,表示這個群體尚未得到你的認同。

你看見我了嗎?“話”政策邊緣人(四)‧那刺眼的紅,是我們的無助與無奈

 2011-06-04 19:31

  • 內政部長特別事務官拿督盧永平說,每一封申請拒絕信都有依據寫上相關原因的條例,只是沒有多加解釋條例內容而已。他指出,我國內政部主要管理國家安全,也許過去優先處理其他項目,進而忽略了公民權這部分,這只是執行上的問題。(圖:星洲日報)
每當他們拿身份證去複印,或者在任何機構因處理事情而出示身份證時,別人總是會對他們多望一眼。
身份證那刺眼的紅色,數十年來都提醒他們:他們不完完全全屬於這個國家。
他們在找工作、申請事務、出國等等,都常面對很多限制。
儘管他們出生於這塊土地,或者在這裡已落地生根多年,但是卻不能在全國大選時投票,履行一名公民所享有的權利。
年輕一輩對爺爺奶奶這特殊的身份證無不感到好奇。他們究竟為何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馬來西亞人?
拿不到公民權個中有很多原因,但是他們之中也有很多人提出了無數的申請,卻屢試屢不成功。
近年來,政府終於“大發慈悲”,給爺爺奶奶的馬來西亞公民權申請“輕易”過關,不過,全國還有多少人仍然沒有公民權?目前沒有數字佐證。
或許真的要等到這些爺爺奶奶都不在了,那麼他們的公民權課題就會自然而然地劃上句號……

你看見我了嗎?“話”政策邊緣人(三)‧不要忽視我們,我們還健在……

 2011-06-04 19:27

  • 大馬樂齡人士協會創辦人林敬德認為,本地年長者需要一份工作,以維持他們對生命的熱忱和獨立自主。(圖:星洲日報)
1 of 2
根據大馬統計局11年前的人口調查數據,馬來西亞共有將近10萬的獨居老人,其中69%來自鄉區婦女,而社會福利局2006年國內慈善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共有154家註冊的老人院。
由於城市化的迅速發展以及小家庭的出現,年輕一代奔往城市或國外謀生,老人留在鄉村成為獨居老人的現象與日俱增。
同時,馬來西亞樂齡人數在過去20年幾乎翻倍,佔了全國人口總數7%,預計於2020年升至10%。
其中華裔人口老化現象將出現雙位數增漲,成為國內最大的“老人族”。

你看見我了嗎?“話”政策邊緣人(二)‧“我們只想要自己的家!”

 2011-06-04 19:20

  • PERMAS主席陳佐翰:雖然發展勢在必行,
    但是促請木屋區居民搬遷的手法必須是
    合理與公平的。(圖:星洲日報)
“他只想要自己的家!”雪隆社會協會(Persatuan Masyarakat, PERMAS)主席陳佐翰指一張照片,照片內的麵檔大叔為捍衛自己的家園而與逼遷的有關單位起爭執。
很多人不明白為何木屋區總是要經過逼遷、抗議與捍衛、搬遷、拆除的各種糾紛,而且許多年過去,還有很多木屋區的問題仍未獲得解決。
“雖然發展勢在必行,但是促請木屋區居民搬遷的手法必須合理與公平。”
多年來為木屋區居民爭取權益的陳佐翰點出了症結所在。
非法木屋常被冠上阻礙城市規劃罪魁禍首的罪名,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你看見我了嗎?“話”政策邊緣人(一)‧當有一天,我們都需要輪椅斜坡和扶手時……

 2011-06-04 19:17

  • 由於本地交通不方便,殘障人士只能依靠慈善團體提供的交通工具出外辦事。(圖:星洲日報)
4 of 4
馬來西亞的殘障人士究竟有多少人?目前而言依然是個未知數。

根據聯合國數據統計,殘障人士佔了每個國家至少10%的人口,擁有大約2800萬人口的馬來西亞,保守估計有280萬名殘障人士。
不過,截至2010年8月,國內只有31萬名殘障人士向福利局登記。

280萬並非小數目,這還不包括每年增加的因衰老或患病而不良於行的人士,然而政府在政策上是否照顧了這一群為數不少的弱勢群體?

2011年10月9日 星期日

美門天使─馬來西亞謝秀貞(Hsieh Hsiu-chen) 【化殘為愛‧救助弱勢】

圖片:第14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得主■美門天使─馬來西亞謝秀貞  馬來西亞美門殘障基金會總幹事謝秀貞,1966年11月28日出生於大馬的馬六甲州─一個殘障家族裡,祖父、大伯、父親、二哥、大姐、三弟、小妹,和謝秀貞本人,都罹患遺傳性的肌肉萎縮症,從小就背負被人詛咒的厄運─東家一句:前世造孽、西家一口:今世報應……,謝秀貞面對各種霸凌,致使生命最黃金純真的13年─陷入自卑、自閉、自怨、自艾、自殘,以至差一點自殺。
  謝秀貞直到14歲時信仰了基督,深受聖經啟迪,在荒漠遇甘泉,於1993年神學院第一名畢業後,即全心先後全力創辦「美門殘障人關懷中心」,「美門殘障復健中心」、「美門殘障藝術團」、「美門資源回收工作坊」、「美門殘障兒童庇護中心」等,激勵大馬所有殘疾人自我覺醒、走出生命牢籠、衝破各種障礙、善用輔助器材、學好一技之長,融入社會,與正常人一樣過生活。
  由是,謝秀貞自我覺醒、衝破障礙、化殘為愛、救助弱勢,18年如一日,曾於2000年榮獲馬來西亞十大傑出青年,又於2008年與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迪,同樣榮獲馬來西亞國家最高元首賜封A.M.W.勛銜(Ahli Mahkota Wilayah),不愧為「美門天使」。

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小人物故事--1

先天 vs 後天‧是誰在影響孩子學習力?

星洲日報/副刊‧文:許雪翠、吳嘉雯


台灣有一個創造“希望教室”的蘇明進老師(http://blog.roodo.com/oldsu0),馬來西亞也有兩個年輕的副校長,他們一人畢業於物理系,一人畢業於基因學系,他們都同樣年輕:簡嘉偉28歲,何星倫34歲。他們來到吉膽島一所微型華小,將他們的熱情與活力,傾倒在這座小島上純樸的孩子們身上。他們不僅是學校的行政人員、課室裡的老師,他們還是孩子們學習、仰慕的對象!

基因學是幻化無窮的學科,在遺傳與不遺傳、相互與不相互影響的生物世界裡,自是有一頭栽下去的人。教育下一代也是一份迷人的工作,看幼苗如何經過悉心灌溉長成大樹,同樣可以令人投入一生的心血。


【新潮】肌膚的好壞反映出你的身體狀況、生活是否備受壓力!

馬大理學院基因學系畢業的何星倫已是碩士畢業,在等待申請前往外國大學繼續鑽研而苦尋不到機會的當兒,他嘗試投入職場。任職銷售而發現不適合後,方始瞭解自己想要的是一個踏實的生活,不想終日為永遠追不到的銷售目標庸庸碌碌,於是毅然申請教師培訓課程走進教育界。

中午的吉膽島是酷熱的,陽光四溢,高腳屋設計的學校辦公室旁是退潮後留下的泥土芳香。兩張年輕副校長的臉龐,為這所小學校帶來一股朝氣。

何星倫原想當科學家,更確切的說,是基因科學家。未走進教育界時,家裡有個當教師的妹妹,聽她的敘述,對教師一職有“很辛苦,有難度”的刻板印象。這對性格內向、文靜的他而言肯定是個不可能的挑戰,只不過在他進入銷售行業後有了改變,發現教書也是一份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工作,可通過份享和交流學習成長。他在2010年1月毅然踏進教育界。職齡很淺,卻因需要而擔上副校長的行政職。

漁村小,家長對老師很熱情,學生跟老師感情也親。住校的何星倫老是在想要如何協助提昇鄉區孩子的學習條件。這是他在大學實驗室裡鑽研生物基因學時沒有機會思考的事。

何星倫原朝基因學領域發展,到學校教書以後,漸對心理輔導學產生新的興趣。“來到學校以後,看見同一個環境背景下,有些學生課業表現佳,有些卻跟不上,有些不愛讀書,可是卻另有天份,這促使我不停的思考,到底是因為先天基因的影響,還是後天環境的造成,或是相互作用?”


教學的體驗,逐漸觸發啟動了這位年輕的副校長的思維神經。

基因學雖複雜,但可以簡單化。他說:“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出世前潛伏在細胞里的染色體(Chromosome)早已遺傳了父母的基因,不由得我們選擇,這是老天的恩賜。但出世後我們有權力選擇當個好人,爸媽的好孩子。從此這染色體就不再是普通的染色體了,因為它能發光發亮。”

雖是不同領域,但他想將之前所學的基因學,讓它跟心理學產生聯結,去探討“一個人的學習表現究竟受遺傳影響大,還是更受後天心理和外在環境左右?”

他不斷在思考,現實生活中有各種各樣性格的人,有的外向開朗,有的沉默孤僻,有的衝動魯莽等等。性格(Character)是先天具備的,但是人格(Personality)卻是後天透過學習形成的,是構成一個人的思想、情感、行為的特有綜合模式。那麼,DNA的傷害在自然界中隨時都會發生,孩子會不會受後天環境所傷害呢?將來若有機會繼續攻讀博士,這些肯定都會被何星倫列入研究範圍。


生物體具有成千上萬個基因,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速度和模式也會受到成千上萬個因素左右。

“來到漁村,我開始在思考,馬來西亞的教育制度只有一套,用在城市的同時也用在鄉村,但為何漁村小孩所得的知識就是相對有限?感覺就是比不上城市的孩子?這可能是漁村小孩沒有補習班也沒有才藝班,相對的有更多hands-on親自動手的機會,這是城市孩子所沒有機會學習到的。”城市的孩子除了讀書就是電腦,是兩種不同風貌的學習環境。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何星倫也是小鎮長大的孩子,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但這個“善”,需通過教育誘導始能發揚光大。

他始終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小孩,只有不會教的教師。“因此,我斗膽的想,世上所謂的壞人只不過是目前還未被教育好的小孩而已。教育乃是教學育人,每堂課都可以為孩子一輩子的幸福負責任。”

當初決定當老師時,他曾告訴過自己,知識的傳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每天都要花5至10分鐘在課堂上跟學生談談“如何做個好人”之類的人生價值觀和做人的道理。

“我相信只要孩子有一顆踏實善良的心,將來不管他的人生走到哪裡都會成功。”反之,他認為一所沒有注重品德教育的學校培育出來的學生,成功幾率有限。現在,“5分鐘談心”已經變成他走進教室後的一個“習慣”。

他常懷感恩心,感恩父母細心的栽培。“之前所學的基因遺傳原理與觀點,啟發了我對品德教育的一些構想、使命。”

更有趣的是,他無意中發現了小孩在顏色和形狀認知過程中能突破性格和人格的潛能,重新找回自己的本來面目。“這也許是小孩先天具備超越自己的天賦吧!我想好好的把這些零零碎碎小小的發現,整合並納入我欲專攻的心理輔導博士研究,希望日後能造福人群以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如今能在學校保持教學以及處理繁忙校務的熱忱,對思考和繼續科研的熱情也絲毫不減,對他而言夢想永遠會追求下去。

簡介:
何星倫,34歲,來自霹靂州木歪,馬大基因學系碩士。2010年1月4日加入教職。


競智華小第二副校長簡嘉偉:給孩子一生受用的財富

如果說學生是未經琢磨的鑽石,那麼老師就是雕藝師;不同教育的琢磨方式,學生就會散發不同的光彩。

簡嘉偉老師用的是活潑與愛心教學法。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灌輸學生知識並不難,難在於塑造學生的品德。品德比知識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及心血去琢磨,除了言教,還要身教,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榜樣,以栽培出品學兼優的學生。

他說,一個身心健全的孩子,學術、運動及品行都很重要。三者以品行為首,品格能決定未來,良好的品德是變換形式的愛心、禮貌與修養,也是生命最貴的財富。

簡嘉偉是半途轉換跑道的老師,他最初的志願是當一名出色的科學家,因此大學選科系時,他不假思索選了物理系,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參與研究工作。畢業後,他學以致用,投入電子領域。

工作一段日子,常常對一堆機器,日子過得枯燥乏味,對於每天重復的工作感到意興闌珊。一次機緣巧合下,他經表姐的介紹下,到檳城檳華小學當臨教。那兒的校長及師長們很熱心、循循善誘,不吝與他分享教學心得。

受到前輩的啟發,加上學生毫無機心,乖巧、聽話,與職場環境上複雜的人際關係有別,他對教育產生一種微妙的情意結。機器是死的,只要照指示去啟動,就會得到相同的結果;但是學生卻不一樣,就算在課堂上用同一種方式,每個學生吸收的程度不一樣,在學生身上彰顯的成效也不一樣。

機器的使用只有一種方式,但是教育的方式不能只有一種!適合城市學校的教學法,不一定適合郊區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未必是每位學生考獲全科A,但必然是教出具有品德,不分職業貴賤的孩子,有能力為社會做出貢獻。


從繁華大城走進漁村小島執教……

簡嘉偉經過一年的師訓課程後,被委派到吉膽島。從家鄉檳城背行囊,搭巴士、乘船,一路顛簸,好不容易終於抵達吉膽島。初見學校環境,他感到十分驚訝(帶點興奮),學校是原始木造的,終日“在水上漂”,沒有草原,石灰樁撐沼澤地,這是他不曾接觸過的學校風景。

而從教師的宿舍到辦公室的路程不到30秒,他笑言挺怪的,卻很方便。大部份老師都是居住這裡,每天早上去上班,不需耗時在路途上。由於島上環境不大,學生放學後也會回來學校溫習功課、玩樂。不管上下課,學校都很熱鬧,而他在宿舍休息,也可觀察學生放學後的生活。

遠離了城市的喧囂,這裡沒有任何娛樂,簡嘉偉把時間都耗在工作上。由於競智華小屬於微型小學,教職員不多,所有每位老師都有機會擔任“大將”,負責各自的行政工作。放學後,多數老師會繼續留在學校埋頭苦干,反正宿舍離學校一樓之隔,忙累了就回去休息。

長期生活在城市的他來到彈丸般小的吉膽島,他沒有所謂的“環境衝擊”,反而樂在其中!小地方人情味特別濃厚,家長十分信任及尊敬老師,樂意與校方合作,與老師的關係很融洽。每逢過節,一些家長還會烹飪幾道佳餚來請老師們享用呢!

他說,師生感情也因“朝夕相對”而特別深厚,每逢兒童節或教師節,師生都會熱烈地慶祝。最有趣的要數一年一度的運動會,有別於其他學校,運動會是在晚上舉行,除了該校學生以外,村裡的男女老少都不約而同來湊熱鬧,參與親子比賽,促進老師、學生與家長的交流。

外表溫文儒雅的簡嘉偉不提倡嚴厲教育,他儘量營造一個快樂的環境,讓學生在無壓力下學習。不過可能是環境關係,這裡的學生的語文能力較弱,尤其是國語和英語。

小部份的學生還未開竅,不瞭解知識的重要性,或因好玩、懶惰而荒廢學業。遇上這樣的學生,簡嘉偉就會很頭痛,但是教育並不應只關注成績優秀的學生,這些不愛念書的學生,更需要老師的輔助,引導他們掌握一定的教育基礎,同時避免無心向學的他們誤入歧途。

執起教鞭3年的他對教學也累積了不少心得,小島的教學生涯踏實寫意,不過出城交通不方便,也局限了他追求目標的腳步。他還想繼續深造,帶領小孩追逐未來的目標,也不放慢自己前進的腳步。


簡介:
簡嘉偉,28歲,畢業自理大物理系。目前在校內負責學校的行政事務兼教學活動。除了教書外,也忙於處理學生事務,經常得與學生或家長溝通。認為通過瞭解學生的背景,才能“對症下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

老師一句:筆都捉不好怎畫畫‧障友發奮當設計師聘障友

(吉隆坡11日訊)29歲青年張志偉在3歲時即罹患神經線萎縮症,12歲時更因下半身癱瘓,而終身需靠輪椅代步,雖然他不良於行,但他從不以殘疾為恥,並堅定心志,立誓當一名出色的網頁設計師,但學院老師毫不留情的的一句話:“你連筆都捉不好,怎麼畫畫?”,卻擊潰了他的信心。然而,毅志力堅強的他只沮喪了一陣子,就繼續埋頭耕耘並發奮圖強,最終,他不但憑著實力考獲網頁設計專業文憑,同時也在數年後與同患殘疾的好友攜手創辦多媒體廣告及網頁設計公司。


就在他成功圓夢之際,他也不忘協助其他障友,並積極聘僱障友,讓障友在得以發揮長才之餘,也可以向世人證明殘障人士也能自食其力。

“我也想藉此告訴所有殘障人士:‘只要他們勇敢踏出第一步,他們就一定能達到目標。”

來自柔佛麻坡的張志偉出生時與一般嬰兒無異,可是,他3歲那年開始出現雙腳無力、走路東倒西歪的症狀。由於他的雙腳逐漸彎曲變形,他漸漸改為用腳背走路,並因此在跌跌撞撞中渡過童年,直至12歲,他更是完全喪失站立和走動的能力,被迫終身與輪椅為伍。

回首這29年來的人生路,張志偉接受《光明日報》訪問時,先從童年開始憶述。他說,小學一二年級的課室都在樓下,所以,他那時還可以輕鬆進入課室,可是到了三年級,因為課室設在樓上,他被迫一步步緩慢的上下樓梯,結果,校方因擔心他會發生意外而建議他轉校。

升上獨中後,張志偉6年來都是坐在輪椅上活動,所幸他在這段期間受到老師和同學的特別照顧,才使他可以順利完成學業。


中學開始為將來舖路

“我一直都很清楚自己與眾不同,但卻不想被別人當異類看待。在羡慕同學都可以邁開步伐追逐青春的當兒,我也暗自在內心立下當個常人的目標,並冀望自己將來能成為一個出色的網頁設計師,以便自力更生。”

“我從沒想過要挑戰體能上的侷限,我只是想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實現我的夢想。”

於是,張志偉從中學時期開始為自己的將來舖路,他不但負責管理學校的網頁,同時還為學校校刊設計網頁。

2001年,他到吉隆坡一間學院攻讀網頁設計創作課程,畢業後,他湊巧遇上雙福殘障協會創設資訊網頁的機緣,讓他有機會一展身手,2年後,他輾轉到綠野仙蹤職業培訓學院當殘障人士的職業培訓導師,負責教導廣告和網頁設計課程。

“在吉隆坡,每一步雖很艱難,但我還是成功挺了過去。”

2007年,他在取得經驗和人脈後,遂與殘疾好友歐旭光合伙開創廣告、網頁設計公司――at Home Creative,以便藉此告訴所有殘障人士:“我們一樣能!”


曾經消沉家人鼓勵創業

張志偉的38歲合伙人歐旭光是在20歲遇到車禍後,因為脊髓神經受損而再也無法站立起來。無法接受現實的他,消沉了整整兩年,才在家人的鼓勵下,到吉隆坡接受治療和職業培訓。

“我是在遇到張志偉後,得悉志偉有意搞公司,便決定和他一起創業。”

已結婚的歐旭光與在獨中教書的妻子育有一名孩子,過著與常人無異的幸福日子。


讀學院首日被老師奚落

中學畢業後,張志偉為了理想,也為了確定自己可以獨立,遂決定離開孕育自己18年的家鄉和家人,到吉隆坡一家學院選修多媒體文憑課程,沒想到,他第一天報到,老師就對他說:“你連筆都捉不好,怎麼畫畫?”,宛如一記重錘擊中他的心口,令他深感挫敗,並哭了一整晚。他說,當時,他幾乎想放棄一切返回家鄉。

“中學那幾年,雖然我的手部不靈活,但我的學業成績標青,尤其在美術方面,只要給我一台電腦,我就能交出很好的作品,可是,那位老師卻是叫我用筆畫畫。結果,老師看我捉筆捉得不好,所繪的圖畫又歪歪斜斜,便脫口說出那句話,嚴重打擊我的自信心。”

他在受挫後,一度感到極度自卑和委屈,並哭了整個晚上,頻頻嚷著要回鄉。“還好當時一位自小扶持我的朋友不但陪我哭,並安慰我,以及為我分析情況,在他的鼓勵下,我決定留下來再嘗試。”

“回到學院後,我嘗試與老師溝通,讓他瞭解我的情況,而老師過後也破例讓我在第一年的課程直接使用電腦繪圖,至於其他學生在上第一年課程時,都只能用筆繪圖。”

他說,如果他當時自我放棄,並一走了之,他相信自己現在必後悔不已。


殘障職員1:吳冠延
走出家鄉自立開拓事業

在廣告、網頁設計公司任職的24歲吳冠延和老闆張志偉一樣,患的是肌肉萎縮症,他從小學開始就因為無力站立而需終身坐輪椅,即便如此,他仍樂觀以對,以開朗的心態面對明天。

中學畢業後,吳冠延為了向父母證明自己可以自立,決定走出霹靂實兆遠,到吉隆坡開拓另一段人生,並在向張志偉學習電腦網頁設計後,加入張志偉的公司成為一份子。

“也許是因為我幸運,來到吉隆坡,我結識到很多朋友,很快的找到工作,也看到未來的方向。”


殘障職員2:鄭宇涵
華小拒收自修中英文

25歲鄭宇涵患有先天腦性麻痺,他一出生就因腦部缺氧受損而導致殘疾,包括手腳肌肉不聽使換,無法站立,無法握筆,也無法清晰的說話。

宇涵在受訪時,睜大眼睛,很努力的撐著喉嚨說話,但記者也只能聽出大概,原以為記者茫然的神情會傷害到他,沒想到,反倒是宇涵大方的自我揶揄說:“哈,你聽不懂我說甚麼吧!”還好,訪談後來在吳冠延的協助下完成。

與吳冠延比較起來,鄭宇涵的求學路坎坷了許多。被華小拒絕的他,只能到痙攣兒童中心就讀,由於該中心只教導國文,鄭宇涵唯有自修英文,再加上母親充當華文老師,使得他即使沒有接受過正統教育,也可以掌握到中學的中英文程度。

升上中學之後,鄭宇涵因為無法握筆寫字,以致沒有辦法參與考試,沒有一紙文憑成了他心中的遺憾。幸好,他後來進入殘障職業培訓學院,終讓他有機會一展才能,成為網頁程序編寫員。

談到未來,鄭宇涵希望自己可以好好的工作,賺多一點錢,然後請個人照顧自己,以減輕雙親照顧他的負擔。


開公司讓障友展才華

張志偉披露,他開辦廣告、網頁設計公司,除了是要證明殘障人士的能力,同時也希望藉此吸納更多具潛能的障友,讓他們有機會一展才華。

也因為如此,他的公司在開業一年半後,即增聘了2名殘障朋友,在加上其他4名四肢健全的職員後,他的公司共有8名員工,而在他的帶領下,該公司已成功穩步邁入第3個年頭。

此外,他也一再強調,殘疾並不是一種錯,所以障友不應自我懲罰或自我封閉。

“殘障人士也不應自憐,或一直渴求別人的關懷與同情,當然,更不要覺得自己與別人不同,反之,障友應坦然把殘疾視為人生軌道上的一個挑戰,只要加倍努力和奮鬥,障友同樣可以實踐理想和夢想。”


德士拒載搭巴士被埋怨

對坐著輪椅的張志偉而言,到吉隆坡尋夢,最難的不是課業問題,而是衣、食、住、行的問題,當中最考驗他的便是“行”。他說,初時,他搭巴士去上課時,上下巴士需要同學幫一把,往往耗費不少時間,結果引起不少乘客埋怨;踏入社會後,靠搭德士上班的他也常常遭司機拒載,令他大感無奈。

“你可以想像坐輪椅搭巴士的情景。那時候,同學扶著我,我也是千辛萬苦才可以跨上巴士,但多是坐在巴士的梯級上。下巴士時,同學則需先把輪椅拿下巴士,並在打開輪椅後,再扶我下車。”

他說,工作後,他搬到蕉賴居住,並改搭德士,但很多時候會面對司機拒載的情況。“他們遠遠看到我坐在輪椅上,怕麻煩都不願停車。後來我就通過電話召德士,依約到來的司機雖無法拒載,但不免會嘀咕一番。”

在吉隆坡生活了10年,張志偉自言很喜歡這個城市,因為它對障友來說,算是一個相對方便的都市。“在這個都會,其實並沒有太多人理會別人是否殘障人士,基本上,我們要怎樣生活,都是由自己掌握。”

也因為如此,張志偉可以無拘無束的過著自己嚮往的生活。他也曾搭德士到KLCC逛書展、獨自一人坐輪椅外出用餐,並曾到泰國和台灣等富有藝術文化氣息的國家旅行。


從小父母當正常人訓練

從小,張志偉就在一個健康的環境成長,父母不但視他為正常的孩子般訓練,還如常帶他出門,讓他勇敢面對眾人,遇到困難要自己解決,成功造就了他今天事業上的成就。

“在我決定到吉隆坡讀書時,父母其實是很擔憂和不捨得,可是他們知道,如果一直把我綁在身邊,我永遠都無法長大,所以還是忍痛讓我走。”

對張志偉來說,父親是他生命中的一盞“明燈”。“父親一直以來給我很大的信心,也一直很支持我的選擇以及我想要走的路。當我決定創業後,父親二話不說的就召集家人出資幫助我,讓我得以如此迅速的就達成夢想。”

在生活上,張志偉很感謝一直以來扶持他的朋友,尤其是那位從小到大陪著他的朋友。“他一直是我生活上不可或缺的左右手。在吉隆坡的這些年的生活起居,基本上都是有賴他在打點,尤其是一些我能力能及的生活技能,都是他在代勞。”

他在自學院畢業後,一直與這位朋友一同生活,而他現在上下班也是勞煩這位朋友載送。


拒絕博同情靠實力招生意

張志偉與拍檔合伙開設的廣告、網頁設計公司,因著殘障朋友的名義,讓他們在過去3年來招攬了不少生意,但張志偉並不想通過“博同情”

的方式爭取顧客,他強調,他要致力以作品素質來取得顧客的認同和支持。

他指出,2008年,他們曾參加障友創業展,2009年,他車也進一步參加吉隆坡設計周活動。他們在這些展覽活動裡設置攤位,並售賣公司員工設計的T恤,過後,該公司也參加全球環保袋設計比賽,並成功擠入10強之內。

“設計行業競爭非常大,我們不可能長期依靠他人的同情在業界生存,即使是殘障人士創辦的公司,也一樣要設法在商界突圍而出,這也正是我們公司努力的方向。”

(光明日報 2011-08-11 19:00 )

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犬立狗群

你看看都這麼多的狗,都沒人管理,
總不能讓他們餓肚子吧!
旁邊的婆婆媽媽在聊天中的一段......

我可不是蓋的哦 ^ ^



他哪是“犬”立狗群呢!!
沒禮貌...



快來吃飯咯@@






2011年2月20日 星期日

[馬來西亞] 福利部總監:依經驗文憑分級‧社工身份卡今年實行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D5 d  b) U
咪咪再納拉昔(前排右)在官員們的陪同下最後一次在部門打卡,他從2月1日起正式卸下福利部總監職責,離開工作了34年的環境。(圖:星洲日報)
8 v( S% A; q: J1 c$ Y; q
(吉隆坡31日訊)一旦國會通過修正法案,福利部將在今年實行社工身份證明卡(ID)制度,並依據社工的經驗文憑等分級。

福利部總監拿督咪咪再納拉昔指出,該部門將成立理事會處理這項任務,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將大馬社工資料系統化和專業化。210.6.90.159:80017 p% c1 [0 r8 b8 k" v: [

她出席該部門為她舉辦的“榮休歡送會”後,在新聞發佈會上這麼表示。陪同出席者包括即將接任福利部總監的諾拉妮和該部門官員。
社工須掌握社會需要

她解釋,社會問題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複雜,因此社工必須時時掌握社會的需要,解決問題,並協助他們自立。210.6.90.159:8001+ h" P: _# R6 G) d' o- J7 _2 g

“到時社工們可以出示他們的證書或大學專科文憑證書,向我們提出申請身份證明卡,我們也會依據他們的專長進行分類。”公仔箱論壇/ ~& _" S/ |7 _% A" U" i. P

她說,基本上社工將被分類為:協會社工(Associatie Social Worker)、社工(Social Worker)以及專業社工(Specialist Social Worker)。

“如果社工本身沒有相關的證明,也可參與我們提供或安排的訓練課程,在取得證書後,一樣可以獲得證明卡。”
1 Z( O- d) X" P
星洲日報‧2011.02.01